晚上八點,萬家燈火亮起,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福建省地震災害風險普查項目-淺層地球物理探測”項目組的工作人員剛剛開始一天的工作。
項目組成員夜間進行儀器鋪設
凌晨五六點,晨曦微露,他們才結束整晚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入夢鄉。
從7月13日到9月4日,整整54天,20多位技術骨干晝伏夜出,完成了總長度近60公里的14條淺層地震勘探測線的數據采集,野外單炮地震記錄數8447個,創造了一個酷暑天作業的小小奇跡。
“沒有辦法的辦法”
“福建省地震災害風險普查項目-淺層地球物理探測”項目是福建省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地震災害部分)省級普查的任務分項。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受福建省地震局委托,承擔該項目任務,具體目標是探測并確定長泰、龍海、南靖縣城區及周邊測線控制范圍內第四紀地層與基巖面分界面的分布形態,查明探測范圍內是否有斷層通過。
7月13日,當20多位技術骨干到達施工現場,被現場的高溫嚇了一跳?!皼]想到施工現場氣候條件這么差”項目野外現場負責人王勝陽說,“當時福建天氣潮熱且持續高溫,白天路面施工最高溫度達到45度以上,加之現場施工路況復雜,項目施工難度較大,完全不具備白天施工的條件?!泵鎸毫拥氖┕l件,項目組當機立斷,決定顛倒作息時間,晝伏夜出,在晚間至第二天凌晨進行施工。
項目組清晨仍奮戰在工作一線
“為了按時完成項目,保證數據采集質量,夜間施工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王勝陽說。
"特別能吃苦的物探精神"
項目組成員深夜堅守崗位進行數據質量監控
晚上8:00,野外現場負責人王勝陽在測線前方勘測鋪設地段;宋威、季通宇、趙連成、王宏寧、繆衛東五位同志組成攻堅小組,負責重點路段的測線鋪設,尤其是十字路口,既要防止汽車對設備的碾壓,又要防止電動車拉斷測線;測量組的楊嶺軍、楊陽第一時間將當天工作的測線打到終點,用RTK設備獲取上一條測線的精確坐標位置;震源組的唐文偉、武泉每日對震源車做日常檢查,保證車輛在高溫條件下能夠正常作業;深夜2點,數據處理組的朱國軍、何宗南和石金虎三位同志堅守在在崗位一線,第一時間對數據進行匯總梳理……一直到晨光熹微,項目組全體成員才迎著朝霞結束一晚上忙碌的工作。
現場協調會保證野外施工順利進行
持續的高溫加上長期日夜顛倒的工作,讓這些從事野外工作多年,平時身體素質極好的同志們也有點吃不消,多名工作人員出現了中暑、免疫力下降、代謝紊亂等癥狀。面對艱巨的工作任務和同志們疲憊的身體心理狀況,活動斷層探察部野外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在根據個人情況合理調整工作的同時,提出“還能撐得住的同志一定要頂上,身體情況不允許的同志一定要休息”的要求。這“兩個一定要”讓同志們感受到了黨組織的關懷,激發了他們的斗志,身體條件允許的同志果斷扛起更大工作壓力,身體出現問題的同志在短暫的休息調整后,也重返工作一線。
整整五十多天的時間里,項目組所有同志都保質保量完成了各自工作任務,充分展現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物探精神。經驗收專家組評審,此次福建省地震災害風險普查工作和成果符合相關技術任務要求,達到了任務績效考核指標,為地震災害風險普查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供稿:活動斷層部 唐文偉 信息中心 張先昊| 編輯:靳瑩暉)
網站標簽:地震災害風險普查